(相关资料图)
开始是空白。
一、1939年,坚守在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教会大学以及汇文中学等的师生们开始办刊物,出现了一批青年作家,代表者是吴兴华、张秀亚。
二、资深作家复出(更多在沉默)。主要是散文,周作人及其朋友弟子,俞平伯、沈启无、谢刚主、傅惜华、徐一士,多为漫谈文史的札记、描摹风物的随笔,在博雅散淡的文字中既有苦中作乐的趣味又有自我调适以至自我麻醉的情调。(周作人此时散文四类:回忆、读书札记、知识小品、专题论述)
当然也有个人化的抒情叙事为主的纯文学散文,如南星、林榕。但不多。以乡思、师友情谊、家国感伤为主。
三、小说的复苏始于1940,毕基初(威海人),《盔甲山》,被称为“现代的梁山泊故事”。在齐鲁山水间点染出种种生命强力,暗含着一定程度的民族抵抗意识。――出现了“乡土文学”的大讨论。论述最多也最力的是关永吉“所谓‘乡土’,并非单纯的‘农村’之谓,乃是说的‘我乡我土’,指生长教养我们的作家的整个社会而言,所以也就是要求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忠实于他的生活,而如此达于并完成现实主义。”
四、北派通俗小说:武侠(北派四大家:还珠楼主、宫白羽《偷拳》、郑证因《鹰爪王》、王度庐《卧虎藏龙》)。更具现代性:a表现武侠社会在现代社会的困境,b以侠的世界来批判现实,c以侠的人格、生命境界的开拓来肯定现代人的抗争、搏战、进取、反省,肯定现代的人道主义和人性。
言情(刘云若)
五、戏剧。相对沉默。
上一篇:全球观察:2023年塑料制品业龙头股票一览表(6月18日)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